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怎么来的?_快看点

如下解答:

二战后期,日本钢铁的来源除了战前储存,靠在战争中掠夺之外,最后只剩下砸锅卖铁,再进行大炼钢了,基本上已经是坐吃山空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论是过去冷兵器时代,还是近代的武器装备,在战争中,钢铁都有着绝无仅有的重要地位。

二战时期,相比西方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技术,日本跟英法美德苏等国,都不是一个级别,尤其是钢铁的生产制造方面,日本只能算是处于粗糙烂制的阶段。

日本身处封闭的岛国,由于物资匮乏影响了社会发展,所以日本一直推行掠夺扩张主义政策,对周边邻国长期进行武力掠夺,通过抢夺来的财物,达到积累资本,推动自己全面发展。

经过近代多次发动大规模战争,日本对于掠夺资源,并且进行合理利用开发,可谓是轻车熟路,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钢铁的生产方面,日本在战略层面,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二战爆发前期,日本为了发动战争作足了准备,对于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提前大幅采购和存储,其中就有战争中所需的大量铁矿石,更是疯狂的采购和储备。

日本利用采购和生产的航铁,对日军所需要的航母、战舰、飞机、火炮,进行了大规模的装备。

但是受制于西方精密仪器和技术的限制,日本钢铁巅峰时期的年产量,也不过是680万吨左右,比起同时期动辄几千万吨的英美苏法德等国来说,差距显而易见。

日本为了节约成本,只能优先装备海空军,对于航母和飞机这种战略武器,只有能在战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日本方面宁可利用次等钢材,取得数量上的优势,也不能因为没有特种钢,而让航母、战机这些决定战争走向的武器,因此而缺失。

二战时期,坦克作为主战武器,当时风靡世界,尤其是英德美苏等国,坦克的产量最少都是几万辆左右,唯独日本的坦克数量最少,而且性能不佳,这也是钢铁不足,而压缩成本的无奈之举。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和飞机的很多部位,都是由东南亚产的柚木所代替的,减少钢铁使用量的同时,其实是放弃了自身的防护性能,因此在二战时期,日本航母和飞机,在战斗中,很容易被击沉击毁,反而提高了对钢铁的生产需求,日本的短视无异于饮鸠止渴。

日本因为经济、技术和物资短缺的原因,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只能满足数量需求,却无法保证质量,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航铁产能,无法达到战争需求。

二战后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最终被封锁在孤岛,来自外部的资源供应也全部被切断,所有的战舰飞机都损失殆尽,而且还遭受着美军飞机不分昼夜地毯式的轰炸。

即使日本本土还有储备的铁矿石,但是兵工厂和其他基础设施,在美军的轰炸下,被夷为平地,再加上粮食短缺,日本人都处于饥饿状态,又谈何进行钢铁生产。

即使日本人砸锅卖铁,忍饥挨饿的生产出钢铁,制造成武器,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最终还是成为一个堆废铁。

其实到二战后期,日本除了现有和库存的钢铁,其实已经再不可能进行钢铁生产,基本就是在美军的轰炸下,要么投降,要么等死。

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短板和软肋就是物资匮乏,只要能做到封锁日本岛,那么整个日本将处于不战自乱,以及崩溃中。

如下解答:

到1945年初,在美军严密的海孔封锁下,日本海军80%运送物资的运输船均被击毁,海上交通线基本瘫痪,其本土储存的钢铁只余26万吨,所以军备生产极度萎缩。其实就算美国人不扔什么蛋蛋,日本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因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1940年,它还能够实现686万吨的年产量,这个反差是非常巨大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它的铁矿石和钢铁产量,主要集中在朝鲜和“伪满洲国”,尤其是前者的北部山区,至今仍然是铁矿石的高产区。在日军占领东北之前,半岛北部是其钢铁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从1932年以后,东北又成为了日本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钢产量的支柱(半岛的许多铁矿石运到了鞍山加工)。

从1938年到1944年的六年间,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半岛地区生产了101万吨钢材,平均年产量17万吨。而东北在这六年间生产了430万钢材,平均年产量达到了72万吨,大约是前者的4.2倍,矿藏是一方面,工业基础和生产能力也是一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东北才是日本人最不舍得放弃的地方。

当然,这个数字也是不足以支撑全面战争的,日本的钢铁产量始终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战争需求,比如到1938年武汉会战时期,日本军工生产的武器的满足率为70%,弹药60%,飞机66%,坦克27%,轻装甲车43%,而这些都是与钢铁息息相关的,在同一时期的1940年,德国的钢产量为2184万吨,约为日本的3.2倍。

而其它几个主要国家的产量为:意大利226万吨、英国1318万吨,苏联1832万吨,而美国人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达到6077万吨!既然日本本土和控制地区的产量和产能不足,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国际上购买和进口,而最大的钢铁输出国正是美帝。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战略物资中,数量最大的就是石油和废钢铁,其中的废钢铁经过重新“回炉再造”后,就可以用来制造大到航母坦克,小到步枪手雷等武器装备。1939年,美国对日本的废钢铁出口比1938年多出9倍,1932-1939年间,日本70%的废钢铁、90%的铜、75%的石油都来自美国,以美国当时的钢铁产能,出现这一数字丝毫不足为奇。

直到1940年,美国发现日本人身上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捞(日本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几乎用光了),加之日本南进带来的危险性,才开始减少对日本的物资出口。所以一旦美国人最终宣布实施物资禁运时,日本人就急眼了,因为本土、半岛和东北的全部钢产量加一起,也不足以维持战争的巨大消耗,美国人这就等于勒住了他们的脖子。

举个实例,仅1940年8月,就有30多万吨的生铁、废铁等物资从美国东海岸启程运往日本,几乎与1940年上半年对日出口总量相当,这些钢铁对日本的军备生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日本企划院总裁星野在1940年9月19日的御前会议上说得明白:“我们打算在今年生产540万吨钢,但美国如果禁止废钢铁出口,钢产量就会降到400万吨。”

现在美国人利用战略物资要挟日本,迫使其从中国撤兵并将势力范围恢复到战前状态,那日本人自然不肯乖乖就范,那么当美国实施全面钢铁禁运时,就让日本人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美国人先给后不给的“无耻”行为也让日本人非常愤怒,他们只能狗急跳墙,于是珍珠港就被炸得七荤八素的。

实际上从1939年起,日本就已经被迫追加实施第二次军需动员计划,全面压缩一切与军需无关产业的物资供给量,并要求国民贯彻节约、配给、回收、实行战时简朴生活等十大措施,规定对钢材、铣铁、金、银、铜、铅等32种物资实行强化的使用限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贸易断绝,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为什么海军舰船损失无法弥补?一是工期不够,二就是钢铁实在不足。

被逼到后来,日本开始逼迫伪满洲国政府、汪伪政府举行“献钢铁活动”,连上海和苏州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偷”走了。办法就是夜深人静时,鬼子宪兵队突然封锁街道,然后派兵把所有的井盖装车拉走,这事毕竟非常丟人,需要大力保密。然而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日本人还能依靠的,仅有东北和半岛了。

但是海路已被完全封锁,所以日本本土的钢铁厂大多陷于停工状态,同时,美国陆海军的航空队的战略轰炸也重创了日本八幡钢铁厂等重要生产基地,到投降之前仅有的26万吨钢材也消耗殆尽,之所以后来出现了关东军轻武器也不足的局面,原因就在于此。其他比如石油还可以找点替代品,或者使用全民上山挖松根等可笑的办法,钢铁用什么代替?

如下解答: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在资源上十分匮乏,这制约了日本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日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走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它企图通过侵略占领东亚大陆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日本不可避免的遭到了被侵略国家的抵抗。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展军工生产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资源的匮乏使得日本在原材料上不得不过多的依靠进口。

就拿日本的钢材生产来说,日本炼钢用的铁矿石里有88%需要依靠进口和从海外运进。这些进口的铁矿石中的90%从英属马来亚、海峡殖民地和中国大陆进口,其余部分则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运进。

而炼钢仅仅有铁矿石是不够的,铁矿石炼出的生铁还要继续炼制为钢材。当时日本炼钢主要是用平炉炼钢,这必须要在生铁里掺进 50—60%的碎钢进行冶炼。但是,日本的产业史很短,废钢缺乏,无法满足国内炼钢的需要。这些废钢也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废钢的70—80%是从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国美国进口的。

在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政府和人民呼吁美国不要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其中有一句话就是,日本每生产的六发子弹杀死中国人的子弹中,就有一发是美国帮助制造出来的。可是,美国资本家为了牟取高额的利润,根本不理会中国人的呼吁。

但是,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终于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全面抵抗。日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就是日本综合国力的变化。他们发现,日本的综合国力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是一直上升的。但是,在“七七事变”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就走上了下坡路。

日本的各项指标都在年年下降,这中间也包括钢材的产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还在1941 年 9 月发布了金属回收令。依照这个法令,日本政府在日本本土和日本占领区的搜刮铁器用于钢材生产,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在战略物资上也做了准备。它提前进口储备了大批的战略物资。美国1940年9月宣布对日物资禁运,而截至 1940 年 10 月,日本已经储备了大批的战略物资,其中的主要物资有废钢铁95 万吨、特种钢 1 万吨、铜 8 万吨和航空汽油 20 万千公升等等。有了这些储备物资,日本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在战争中,日本控制了大片的占领区。在这片占领区中,就有过去的铁矿石的进口矿区。但是,日本遇到了它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运输的问题。

在战争中,美国针对日本是个岛国的特点,发动了对日本的封锁战。美国的潜艇部队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日本的运输船团。而根本不重视反潜的日本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日本的大批舰船被美国潜艇击沉。这使得日本无法将占领区的原材料运回日本加工成成品。

日本的钢材产量受此影响也持续下降。日本的钢铁基地主要还是在国内,在中国东北虽然也有一部分钢铁产业,但不能和日本本土相提并论。可是,因为缺乏原材料,日本的钢材产量已经无法保证战争的需要。

在战争后期,随着战局日益恶化,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美国采取潜艇攻击和布雷封锁双管齐下的办法,对日本发动了“饥饿作战”。日本的运输陷入完全停运的状态,国内经济陷入完全瘫痪状态。最终,日本不得不宣告投降。

结语: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钢材产量,由于受制于原材料的不足,而持续下降。但是,由于战前,日本从美国、英国等国进口储备了大批的战略物资,加上从占领区的抢掠,所以还可以勉力支撑一时。

但是,到了战争后期,由于占领区的缩小,美国战略轰炸的加剧,以及对日本本土的封锁,日本国内的钢铁企业陷入停工待料的状态。而运输的封锁,使得日本的钢材生产陷入了崩溃。最终,当储备的物资耗尽,日本只得被迫投降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下解答:

战争不是喊口号的,是拼资源和国力的。二战轴心国被打败,除了输在道义上,还输资源上。

欧洲战场德军起初气势汹汹,攻无不克;但是到了后期,坦克、飞机造不出来,造出来的还没有燃料,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

亚洲战场也是如此,日本的日子更惨。1941年春天,美日还没有交战,美国就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日本失去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才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企图从东南亚获取资源。

可是几场战役打下来,日本越来越被动,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被打垮,日本运输船没有战舰护航寸步难行,海上交通线完全瘫痪,基本上就失去了从国外获取资源的能力。

首先要说,日本在二战后期资源极度短缺,供不应求;要不然它就要拼命制造战舰,补充到舰队中去,而事实上二战后期因为没有钢材,日本的制造能力已经下降很大。

日本在1943年钢铁产量达到高峰,为765万吨。1944年下降到673万吨,到1945年跌到196万吨。这些钢铁54%来自中国东北,就是当时的满洲;24%来自朝鲜半岛,20%来自日本本土。

可是日本铁矿石资源贫乏,多半也是原来的储存。

朝鲜在甲午战争之后不久就沦为日本殖民地,向日本提供原料合乎情理。东北为什么要向入侵自己的国家提供原材料呢?

正是在张作霖控制东北的那段时间,日本关东军势力在东北得到空前发展。

在张作霖的大力推动下,日本在东北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日本开始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日本掠夺东北钢铁资源的元凶,就是臭名昭著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也就是大家所称的“满铁”。

张作霖没有文化,跟吴佩孚、段祺瑞不一样,张大帅是个实用主义者,信奉的是“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哲学,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事都可以干,袁世凯、段祺瑞都不敢做的事,张作霖也敢做。

张作霖得到什么好处呢?那就是日本关东军对张作霖称霸事业的鼎力支持。1922年直奉战争中,日本关东军非常够意思,给张作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持。

除了武器援助外,关东军和关东厅还对奉军提供了铁路运输方面的援助。

战争爆发前一周,张作霖派军事顾问松井七夫前往大连,跟日本人接洽,请求铁路运输方面的援助。

关东军司令部接到请求马上行动,立刻与关东厅长官儿玉秀雄制定了利用“满铁”为奉军运兵和运送武器的运输计划。

9月10日,儿玉秀雄同“满铁”社长安广伴一郎组织召开“满铁”理事会,主张“今后直奉战争过程中,当奉军请求满铁帮助运输军队及武器时,无须征求当地领事的同意,且运费支付一事,无须等待奉天满铁公所之核算统一,要毫无障碍地帮助奉军实现运输”。

正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公平交易,互惠双赢。

在张作霖的大力支持下,满铁事业蓬勃发展,它的员工也从开办时的1.1万人增加到39.8万人;经营和附属地面积高达524.3平方公里。

这个恶贯满盈的满铁,主要业务是铁路、水运、航空,它还经营东北地区的煤矿、冶金、电气、水运、煤矿、轻工业和化工工业等,当然也包括钢铁业务。

从1936年到1945年的9年间,伪满洲国控制下的东北为日本生产了509万吨钢铁,平均每年产量高达56万吨;朝鲜半岛向日本提供了110万吨钢铁,年产量18万吨。

1940年国统区钢产量1500吨,当时“满洲”钢产量是中国全国钢产量的373倍。由此可见,当时的东北,已经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大后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张作霖和溥仪的“功劳”,要不然日本早就完了。

如下解答:

导语:在二战后期,日本的资源匮乏到了极点,为了保证军工生产,日军竟然在中国的占领区内,把老百姓家门上的铜锁、铁环都给撬走了。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海洋国家,它的矿产资源、钢铁、橡胶、石油大多来自于进口。

因此,在战争方面,日本是一个缺乏后劲的军事强国。

二战前夕,日本的军工产业很发达。但是,它的主要原材料都来自于海外,主要是由美国以及英国、法国的东南亚殖民地给日本提供。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资源丰富的东三省。此举对日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号称“日本第一天才战略家”的石原莞尔,提出了大力开发东三省资源,发展经济;对中国进行蚕食政策,不要扩大对华战争。潜心发展五十年,与苏联决战;战胜苏联之后,再进行征服世界的大战。

幸运的是,石原莞尔在日本并没有执政权力。日本军部在1937年发动了“七七事变”,展开了全面对华战争。在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下,日本从此陷入了战争泥潭,再也挣扎不出来了。

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侵犯到了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在美国的带领下,各国逐步对日本进行战略物资禁运。这就使日本的战争机器即将失去加速的动力。

为了摆脱战争资源的匮乏状态,日本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意图占领东南亚,获得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从此,日本在太平洋上开始与美军进行了长期的血战,更加速了战略物资的消耗。

在中国、美国的坚决抵抗之下,日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的战略储备早已消耗殆尽,日本的军工生产面临停产的境地。无奈的日本政府开始疯狂搜刮朝鲜、中国的占领区人民的物资。

日本政府和军队专门组织机构部门,专一在占领区进行抢劫。

根据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的描述:日本人大举出动,北平城中各家各户的门锁、铁环,竟然在一夜之间全部不翼而飞,都被日本人装运回日本,进行军工生产。

随后,日军通过汪精卫的傀儡政府来逼迫中国沦陷区的老百姓捐铁献铜;后来竟发展到对中国老百姓进行摊派,每月必须献铁xx斤。

从日本人的这些疯狂行为中,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日本这个战争猛兽即将被击倒了。

结语:二战前夕的日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认为三个月就能消灭中国。可惜它大错特错了。贫困积弱的中国,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中,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把狂妄的日军拉入了长期持久的战争漩涡之中;很快就消耗掉了日本的战略物资储备,逼得日本只能孤注一掷,发动太平洋战争,从而更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如下解答:

日本是二战前亚洲唯一一个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而在此之前,除美国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国家的钢铁,是足够自己或主动或被动的战争所需,因此在这一阶段,钢铁是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工业和战争基础指标。(美国不同,美国是当时唯一工业产能过剩的国家,其中就包括钢铁产能过剩)。日本更是有名的资源匮乏岛国,从甲午海战对清国的战争准备时期开始,日本就积极学习西方发达殖民国家,为自己的殖民发展作准备,预先做好了亚洲地区几乎所有国家的资源调查,中国是重中之重,所以现在回头看,抗日战争爆发前,我们国内所有矿产资源,日本都在不计一切的想办法侵吞掠夺,唯一的阻力,只有那些被西方把持的重要资源。钢铁的原料资源不是西方国家的目标,在他们眼里,中国地区的铁矿,高硫高磷,品位还低,并不值得花力气抢夺,但是日本不同,它自己是就差点成为殖民地的国家,只是实在没什么值得别人看的上的东西,没有殖民价值,才得以逃脱被殖民的命运,得到自己发展的机会,而这时的世界版图,那还有肥肉给它吃?只能在老牌殖民国家不重视的地方拼命争夺,比方张之洞那个钢厂,自己不争气,日本人也下了足够的烂药,为的就是汉冶萍的铁砂。但是,当时的亚洲地区,即使作为资源输出型地区,开发程度都是极低的,因此日本始终对矿产资源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到战前,日本钢铁总产量接近七百万吨,实际上就是这么种资源紧缺的虚高,一个是铁矿砂一直紧缺,一个是日本使用的平炉炼钢还需要在冶炼时直接添加超过半数的钢材,一般当然是使用废钢材,主要来源是美国铁路大开发时期,超量建筑的铁路废旧轨道,日本之所以要偷袭珍珠港,展开太平洋战场,就是美英开始对日本禁运,日本狗急跳墙,试图把美国打到谈判桌上。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日本对华利益的需求,已经侵犯了西方老牌殖民国家的在华利益,西方在美国提出“利益共沾”时代,即我国清末,那时美国在国际上还是小弟弟,但是非常机灵的发现世界已经进入后殖民时代,各殖民国家重视的是开发深挖殖民国家市场潜力,而不是殖民初期那样粗放的霸占一个地区,完全作原料基地。大致来说就是重视治权,不在贪恋地方主权,比如前清这样的国家,英国先就要求割让香港,而后的九龙、上海就只求租界,这并非好心,而是在继续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又不愿意负担地区管理成本,如上海,就是人还归清国养,市场我来做来收割。日本不同,它是后发殖民国家,还没反应过来或发展到这一步,仍然试图把一块一块的殖民地完全自己吃下消化掉,比如朝鲜、台湾、伪满洲国甚至青岛这样的方式。它一进去,就不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包括原本一直跟它有同盟关系,一直扶持它的英国,也别想染指,那么西方各国远东在华利益,在日本全面侵华后,当然会全部终结,所以这时西方要求日本停止侵华,日本当然不肯,导致西方停止对日贸易,日本人心大,选择全面侵占亚洲西方殖民地,其实就是试图把西方各国逼上谈判桌,然后让会南亚地区殖民地,来换取西方对其占领中国的认可。然而日本没到那个殖民高度,对市场、对金融这些非战争的隐性攻击手段还认识不足,西方对日贸易禁停一开始,日本原本迅猛发展的势头立即被近乎腰斩,日本是亚洲唯一工业化国家,对半封建半殖民的我国是有文明代差的碾压优势的,但其工业整体规模还没能提供给它足以满足战争的产能,“七七事变”后,日本国内被迫全面向军工倾斜,已经导致国民经济整体处于下滑状态,西方再全面禁运,导致日本在中国战场被迫实施以战养战的策略,人类历史上,一旦在占领区实施这种策略,那么要么干脆杀光占领区的人,进行灭绝性占领,要么就滚蛋吧,从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日本侵华,从那时起,就已经没有成功可能了,日本人不傻,它要是有办法,不会选择这种饮鸠止渴的方式,是在骗自己这是暂时的,会有机会挽回的……,实际上从那时起,日本所有物资状况就从来没有好转过,包括对战争异常重要的基础物资钢铁,四零年以后,日本人在占领区出动宪兵偷窖井盖,在山西拆阎锡山的小铁轨,顺带说一句,阎锡山在山西修建的小火车铁轨真的是铁轨,不是钢是铁!无论是国内还是占领区,不停的发动各种理由的向国家捐赠金属制品活动。中国战场上,日本将领牛岛满跟同僚相比,战绩平平,升迁却异常的快,有心人研究后发现,其指挥的战斗,战绩从不显赫,都是勉强达到战役或战术目的,唯一的亮点就是战斗物资消耗奇小,几乎就是跟我们八路学的,追求用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多战果,武汉会战中,他指挥的部队打快速穿插,一个加强旅团的人马,截断第五战区几十万国军退路,当然也没能完全挡住国军撤退,却俘获第五战区唯一的重炮旅,然而所部消耗仅机步枪子弹六万发,其后牛岛满被调回国内专事军官培训,直到四四年,战争末期,才又给派往太平洋战场,组织冲绳战役。这就是大本营用腹语告诉大家:要会省着点打仗!不过即便后来日本人后方各种挖潜,前方各种节省,钢铁产量还是从三七年高峰的近七百万吨,逐年暴跌到四五年的二十六万吨,这个国家彻底倒下了!

如下解答:

二战后期的时候日本人的物资极度匮乏,因为他们的海上生命线被封锁了,唯一能够产出资源的地方就是就只有两个地方了,一个是中国的东北地区,另一个是朝鲜半岛地区。

在1940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十日本钢铁产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年产量的六百多万吨,可是到了二战末期,日本的钢铁产出几乎快要被废掉了,只有几十万吨,在极端缺乏钢铁的情况下,日本人甚至将很多公用设施的钢铁都偷走,强行在老百姓身上摊派钢铁。

六百多万吨的钢铁产出量,确实要比当时的民国政府要高许多,可是相比于西方世界的传统资本主义国家,那就真是太不够看了。

同时期的德国钢铁年产量高达两千多万吨,足足是日本人的三倍,英国和苏联都少些,但也有一千三百多万吨和一千八百多万吨。但是别忘记世界还有另一个巨无霸国家,那即使美国,美国的钢铁年产量比前面所有国家加起来的都还多,达到了恐怖的六万多万吨。

这也说明的美国的实力,单单是凭借着无穷无尽的钢铁洪流,美国就足以冲垮当时任何一个国家。

而日本人还真是狂的没有边了,他们自己的六百多万的产量其中就有一百多万吨是回收的美国人的废料,然后居然敢将枪头对准美国,真的是想死也不是这么个死法。

如下解答: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二战期间,这是一种全球规模性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然而,日本只是一个小岛国而已,那么多国家打起来,日本当然有点承受不住,所以在二战后期,日本的资源匮乏到了极点,可是他们在战争中却还是有了钢铁,这到底咋来的呢?我们可以从下面来分析分析。

第一种说法:日本为了自己保证军工业的生产,日军竟然凭着自己的打压势力居然在中国的占领区内,把中国老百姓家门上的铜锁、铁环都给撬走了。日本本来就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海洋国家,它的矿产资源、钢铁、橡胶、石油大多都是来自于进口。因此,在战争方面,日本是一个缺乏后劲的军事强国。于是日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中国专门打压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就觉得自己手上拿着比中国先进的武器,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断地向中国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可是那时候的中国好像也没有能力能够反抗日本,日本更加肆意妄为,不断剥削中国的老百姓,所以大部分钢铁都是日本从中国的老百姓那搜刮的。

第二种说法,日军占领着东北,在日军占领东北之前,那本是中国钢铁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从1932年以后,东北又成为了日本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钢产量的支柱,从1938年到1944年的六年间,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半岛地区生产了101万吨钢材,平均年产量17万吨。而东北在这六年间生产了430万吨钢材,平均年产量达到了72万吨,大约是前者的4.2倍,矿藏是一方面,工业基础和生产能力也是一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钢铁大多数都来自于这里。

除此之外,其实日本除了战前从美国大量进口废铁和石油的囤积以外。主要依靠的都是从占领区的掠夺“以战养战”。日本本来是有少量的钢铁的,不过品位低,储量少,产量实在不够用的,所以他们的野心就洒到了中国的领土上。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标签: 日本钢铁

最近更新

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怎么来的?_快看点
2023-03-22 16:59:23
半熟知识丨历史古城变身网红打卡地 传说它还是济南前身?
2023-03-22 16:06:06
携程网旅游网官网(携程网旅游电话)-全球头条
2023-03-22 14:05:10
快播:买车只看三大件还真不行!20多万的哪吒S 比B级燃油车香多了
2023-03-22 12:10:39
快消息!吴宗宪当外公感动落泪:好荣幸,母子平安一切都好
2023-03-22 10:00:17
玄彬近照变“发酵脸”!长发和留胡子这么胖?孙艺珍这下要后悔了-全球看热讯
2023-03-22 08:22:02
蓓安洁洗洁精_蓓安适卷纸
2023-03-22 04:15:25
全球微速讯:广州期货-一周集萃-20230317-宏观风险加剧,郑棉下方空间有限
2023-03-21 23:42:03
环球热文:晕痣型白斑需要治疗吗_晕痣
2023-03-21 20:45:19
湖南省胸科医院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2023-03-21 18:09:37
原创组图|第三届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暨春季果品交易会三亚开幕
2023-03-21 16:25:48
【环球时快讯】李子园3月21日盘中涨幅达5%
2023-03-21 14:11:27
再见普尔,留下格林!美媒曝4换1交易,西亚卡姆或加盟勇士
2023-03-21 12:13:11
【天天播资讯】离婚诉讼基本条件包括哪些
2023-03-21 10:15:10
万祥科技03月20日深股通持有量12.96万股
2023-03-21 08:00:30
东海市是哪个省的城市_东海市是哪个省的
2023-03-21 04:53:39
电脑桌面开始菜单不见了怎么办_电脑桌面开始菜单不见_今日最新
2023-03-21 00:06:24
快资讯丨韫色过浓
2023-03-20 20:41:14
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300字左右(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
2023-03-20 18:20:50
首钢股份:公司将推动技术领先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围绕满足客户需求深化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效率效益改善-世界快播报
2023-03-20 16:21:23
当前热门:69只个股突破半年线
2023-03-20 14:02:47
世界最资讯丨总规模2800MW!国家电网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2023-03-20 11:49:24
保定市个人社保缴费标准参考 2023年保定市社保个人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3-03-20 10:11:14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_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全诗 世界信息
2023-03-20 08:12:15
当前滚动: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于扑灭电器火灾(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于扑灭电气火灾)
2023-03-20 03:14:31
18岁成人礼家长寄语_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
2023-03-19 22:10:05
射手座男生和什么座最配对_射手座男生和什么座最配|今日精选
2023-03-19 18:39:53
今日我想知道天使会为我爱你的故事。
2023-03-19 15:17:38
怎么腌咸鸡蛋不太咸还流油_怎样腌咸鸡蛋出油多而且不很咸-天天百事通
2023-03-19 11:58:31
怎样在淘宝网上买东西步骤(怎样在淘宝网上买东西) 焦点速递
2023-03-19 08:07:37